数码人家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English  
数码人家
首    页无线网络网络方案技术应用学习驿站时尚生活艺术人生服务园地 
  *  无线基础    *  无线技术    *  发展趋势    *  市场调查    *  GPRS专题    *  广播电视
无线网络精彩推荐

无线局域网历史
无线网络术语
无线局域网常见术语
无线接入方式大看台
无线热点简介及应用
无线网络常见问题解答
无线网络产品选购指南
WiMAX基础知识
WiMAX常见问题解答
ZigBee技术简介
无线网络故障与排除
无线路由掉线原因解决

无线局域网技术
无线网络Ad Hoc简介
无线局域网安全WPA技术
国家标准WAPI技术解析
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
无线局域网安全管理
笔记本的三种无线技术比较
无线局域网研究及发展报告
WiMAX 技术应用定位和优势
还原WiMAX真实面貌
蓝牙技术相关问题及解答
ZigBee的无线技术及应用
ZigBee vs GPRS CDMA1X
移动通信现状及技术发展

WiMAX城市信息化应用
WAPI身后事
推迟施行WAPI并非迁就美国
WPA安全认证有望推广
中国WLAN安全标准撼动世界
无线局域网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3G蓝图与发展
WLAN发展新动力
无线上网未达经济规模
Wi-Fi将成移动电话关键技术
802.11g解决方案提高吞吐量
Zigbee技术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浅谈中国如何行标准之路
新兴无线联网技术ZigBee
802.11n时代真正到来
WAPI产业联盟签下首单
中国标准再次撼动世界 WLAN安全标准引发业界“地震”
2003年12月16日 倪兆明

2003年12月1日,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有关国家部委联合发布两个公告,宣布自即日起,有关WLAN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15629.11-2003和GB15629.1102-2003正式生效成为法律,任何不符合新标准的WLAN产品不得进口到中国大陆、也不容许在中国境内生产和销售。公告同时规定部分不符合新标准、但已经签订有效合同的产品可以有6个月的过渡期。公告发布后,很快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但由于还没有公布相应的实施细则、同时这一国内标准实质上影响了国外WLAN产品在中国的业务,因此引起有关利益各方的不安,而一些媒体也只好发表猜测性的评论,这加重了一些人对新标准的担心和忧虑。

由于标准涵盖范围广泛的WLAN产品,包括相关软件和硬件、独立或嵌入式产品,以及涉及到MAC和物理层次的相关技术,因此像德州仪器、英特尔等芯片供应商,像思科这样的WLAN设备供应商和戴尔这样的电脑厂商等都将受到新标准的影响。目前这些厂商都在试图了解标准和标准实施的细节,绝大多数厂商都拒绝发表评论,或只是做出一个低调而谨慎的说明。“这个问题涉及到包括笔记本电脑OEM等在内的整个WLAN产业链上很多厂商和1000款以上的产品,并非英特尔一家需要面对。我们会和业内相关的厂商和组织一起工作,来寻找解决的途径。我们也在对标准的细节进行研究,包括如何实现标准的方案等。基本上,我们目前对这个标准的理解还在进行当中,不会马上采取具体的步骤。”英特尔(中国)公关部经理Jennifer Liu的说明可能是相当一部分国外厂商目前所能持有的公开态度。

而代表美国通讯、电脑、软件等高科技产业在华利益的美国信息产业机构(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fice)的负责人Anne Stevenson-Yang则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其对新标准被投入实施的关切,她评论道:“一直到2003年12月1日以前,美国的WLAN产品还是可以合法的在中国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突然间这个市场有限制地封闭了,这是一个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还未曾遇到过的。而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以来,人们一般期望本地市场环境变得更规范、更公开,而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突然的不愉快的变化。”

但是负责制定标准的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新闻发言人刘朝阳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说中国要实施这一标准的决定在6个月以前就已经公之于众了。 “以前国外厂商对标准工作组的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他们对标准的如期实施感到有点“慌乱”。一些厂商不理会早已推出的标准,继续按自己的计划生产和销售,等到实施公告出来的时候表现出“慌乱”是对标准的严肃性估计不足。其实他们应该早就可以了解到中国政府执行这一标准的决心,这一次由中国政府八个部委共同协调这一标准是非同寻常的,反映了中国政府对WLAN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推动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决心。” 刘朝阳解释道。

刘朝阳同时指责(境外)一些报道和媒体的说法,把中国的新标准看作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甚至抬高到贸易战的高度。“这些说法其实是言过其实,也是很不负责任的。”他说。他进一步批评道:“WLAN国家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贯穿技术、市场、产业等各个环节,不是普通财经或大众类媒体一两天能完全搞清楚的,出现一些片面观点也是在所难免的。而我们现在接到大量有关的询问,相当多提问的人并没有看过标准,因此很多问题都显得有点粗浅。” 刘朝阳认为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标准在讲什么,不要在还没有充分细致阅读标准前就抱怨。

然而,对中国WLAN新标准的关切除了来之厂商、商贸机构和媒体外,还来之权威的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在致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席李忠海和中国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的一封信函中,IEEE 802 LAN/MAN标准组主席 Paul Nikolich写道:“在我们欢迎中国的GB标准和802.11相似性的同时,我们关切GB标准采用的WAPI(W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安全规程... ...我们认为强制性地实施WAPI规程可能不必要地导致全球WLAN产品市场的分裂,而强行实施这一标准将导致802.11 标准实际上无法被使用,从而限制用户的选择同时使成本升高。”

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的刘朝阳没有正面回答厂商实施WAPI会导致成本升高多少,不过他同意用户目前的WLAN产品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升级,使之符合新的安全标准。“当然底层的芯片供应商也可以修改设计,以便提高加密算法的效率,但这不是强制的。正如IEEE的WPA安全机制可以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实现一样,中国新推出的WLAN安全标准也具备这种灵活性。”他说。他同时乐观地相信,对绝大多数厂商来说其产品在6个月内都能顺利地过渡。

尽管有来之各个方面的关切,刘朝阳认为目前的局势是不可逆转的。“如果期望游说政府而不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读和遵守标准上是不明智的,标准已经正式发布半年多了,应当抓紧剩下的6个月的过渡时间使自己的产品符合中国国标。”他呼吁道。当然,为了更好地取得国际WLAN厂商和相关机构的理解和支持,中国的标准制定者应该更多的和国际组织合作,争取把一个关切本地安全利益的标准变成一个国际标准,因为WLAN的安全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果WAPI在成本和安全性等方面都超过WPA或者未来的802.11i、同时它又是一个商业性的技术规范的话,那把它仅限制在中国使用是不合逻辑的。对此,刘朝阳不排除申请WAPI为国际标准的可能性。“新标准有可能会申请成为国际标准,但我不了解具体的时间安排。我们也欢迎国外厂商参加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据我了解,HP、思科等国外厂商已经在积极申请加入标准组,他们成为工作组会员只是时间问题。” 刘朝阳介绍道。另一方面,IEEE的Paul Nikolich 在给中国政府的信中也建议IEEE和中国有关部门在预定于2004年4月在深圳举行的有关IEEE 802.16的会议期间进行沟通。“我们承认802.11在安全上并不理想,而我们正试图通过在802.11i上对此进行改进,为此我们希望更好地理解你们(中国)在安全方面的关注,并研究这些关注有没有可能在目前的802.11i草案中得到体现。” Nikolich写道。事实上,Nikolich的倡议,已经打开了中国厂商共同参与制定未来WLAN国际标准的大门。

不过,目前国际WLAN产品供应商所面临的问题还不一定能够在中国参与802.11i标准制定这样一个框架下解决:他们现在最关切的是采用WAPI的费用以及如何避免因采用WAPI而可能不得不向其中国竞争对手转移技术的问题。 “我们和相关的美国公司就这个问题进行经常地协商,但具体应对措施由这些公司自行决定。我认为美国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在遵守中国的法规的同时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Stevenson-Yang说。

有关知识产权问题,刘朝阳认为目前一些媒体所说的国外WLAN厂商要和指定的11家中国公司合作并没有官方依据。由于相关的实施细则还未见公开发布,各种猜测在所难免。但按照中国的国情,通常一个法规的执行细则是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并加以完善的,人们因此有理由担心在国外WLAN厂商正式和中国有关方面讨价还价之前是否会很快看到这样的细则。底线是:中国政府并不愿意真得看到国际WLAN厂商因无法执行标准而不得不做出整体退出中国市场的决定。另一方面,刘朝阳则鼓动国外公司从更积极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我认为新标准对于WLAN产品供应商未必是有些人理解的“坏消息”。相反,新标准可以成为他们的产品进入利润较高的政府采购、金融和企业市场的契机。即使是针对企业客户,WLAN的安全性也关系他们的商业利益,因此,符合中国国标的产品也更容易吸引企业客户。”他说。

    【打印本稿】  【给我留言】  【返回无线网络首页】

| 友情链接 | 网园导航 | 关于网园 | 联系网园 |
网园工作室(CyberHome Workroom) / 远山百合(Farhill&Lily) 陕ICP备05016083
Copyright©2003-2007, cyberhome.cn  All Rights Reserved.